采桑子歐陽修原文及譯文 和小編一起學(xué)習(xí)
2022-12-05 09:04:53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風(fēng)雅·宋-第十集:采桑子-歐陽修.mp323:04來自嚴鼎中學(xué)語文
音頻|嚴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稿|嚴鼎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北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跟你聊一部電影吧。我很喜歡的,《喜劇之王》,周星馳的代表作。
用電影里的話來說,男主角只不過是一個“死跑龍?zhí)椎摹?,連正式的演員都算不上,但他非常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機會,哪怕就是演一個死尸,即使被人狠踹,也堅決不動一下,這是他做演員的決心。他逢人就說:我是一個演員。但是,現(xiàn)實太強大,他一次次遭遇冷眼和咒罵,連發(fā)盒飯的都瞧不起他,寧可把飯扔給狗吃,也不給他吃。雖然電影里處處都是無厘頭、搞笑的劇情和夸張的表演,第一遍看的時候會樂得合不攏嘴,而且這部電影就是定位為喜劇片,但如果我們稍微深入去看,就會看出主角笑容背后的辛酸和生活的殘酷,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找到一些共鳴。這是電影中非常高級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可以說,《喜劇之王》這部電影就是周星馳作為演員的成長自傳,劇中很多情節(jié)都是他真實經(jīng)歷改編過來的。這部電影我看過很多遍,越看我就越發(fā)佩服周星馳的勇敢,也越替他心疼,因為他沒有采用悲劇和寫實的方式來呈現(xiàn)他的苦難經(jīng)歷,而是用戲謔、玩樂、夸張的方式來表達,這無異于打碎牙齒往肚里咽,揭開傷疤還要撒把鹽。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樂觀地看待生命中的苦難。我們就設(shè)身處地地來想一想:你簡單回憶一下最近的一次不愉快的經(jīng)歷,讓你痛徹心扉的經(jīng)歷,每當你想起的時候,心底是不是都會涌過一陣酸楚?說放下都是假的,那只是說給別人聽的,只有自己知道,這痛有多深、多難忘。西方先哲亞里士多德就曾表示過,智者不尋求愉悅,他們在憂慮和痛苦中尋找自由。因此,我佩服那些能夠直面慘淡的人,佩服能把自己從心魔中解脫出來、從而抵達心靈自由的人。蘇軾是這其中的佼佼者,而他的這種豁達心態(tài),有一部分是從他的老師那耳濡目染來的,那就是歐陽修。今天的《風(fēng)雅·宋》宋詞圍讀活動,我們來講解歐陽修的宋詞:《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首先來欣賞原詞: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北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請大家留意,這里所寫的西湖,其實并不是杭州的西湖,而是位于作者晚年被貶謫的地方潁州的西湖。在古代,潁州西湖碧流十里,風(fēng)景清幽,與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并稱,也是一處著名景點。
這首《采桑子》的內(nèi)容非常簡單,就是在描寫自己游歷西湖時的見聞,精致生動地展現(xiàn)出西湖的無限婀娜與生機,好似與我們常見的寫景詩詞相類似,甚至有點淺俗、套路,不值一提了。難怪有人評價此詞“主要還是寫士大夫的閑情逸致”,“庸俗的富貴氣息很濃”;或者是“其中往往充滿嗟老傷春之意”,批評其“顯得缺乏健康奮發(fā)的情緒”。
當然,這些批評的槍口不只指向這一首,事實上,歐陽修在潁州一連寫下了十首《采桑子》,都是同一格律、同一對象,只是時節(jié)有所變化,從“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到“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時間跨度從春末到夏末。這十首詞,用的都是“采桑子”這個詞牌名,格律一致,甚至每首詞的首句都是以“西湖好”結(jié)束。這樣的寫作模式并非歐陽修首創(chuàng),古詩詞中,我們把它叫做聯(lián)章詞,就是用并列的方式擴張詞的內(nèi)容,寫的大多是同一件事物。白居易的《憶江南》、蘇軾的《浣溪沙》都是其中的經(jīng)典之作。
自然,這組《采桑子》也是歐陽修的經(jīng)典之作,雖然寫于晚年,但位于他的詞集《六一詞》的卷首,可見其文學(xué)地位。那究竟這組詞寫得如何?是否如前面的批評家所說的那么不堪呢?
說起來,歐陽修太喜歡潁州的西湖了,他曾寫詩道:“菡萏香情畫舸浮,使君不復(fù)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倍?,在歐陽修為官后期,四處顛沛流離,但時常繞道來潁州勾留,最終也是終老于潁州,可見其熱愛之深切。
那歐陽修為何會被貶官呢?這是我們理解這組《采桑子》詞的關(guān)鍵。歐陽修年輕時志得意滿,為人剛勁,論事直切,在朝中立志改革來改變當朝的弊病,遭到保守派的誣陷,被貶至湖北夷陵當縣令,官位陡然下降。后來又被征召回京。在朝中,歐陽修繼續(xù)參與改革,與范仲淹等人一同推行“慶歷新政”,又遭遇失敗,再次遭到小人誣陷,被貶謫到安徽滁州任知州。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他寫出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這篇作品已經(jīng)非常能夠看出歐陽修的為官之道和人生態(tài)度來。還沒完,還在走下坡路。他又被貶到了潁州,這個過程長達十年。但接下來的仕途忽然變得順暢起來,一直升官,做到了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進封開國公。雖然官位極高,朝內(nèi)影響力極大,但多年的浮浮沉沉早已讓歐陽修疲憊不堪,再加上他對大宋官場逐漸失望,此時已經(jīng)生出退隱之心。他在詩中說:“無將一杯土,欲塞九河流”,他說自己堅持著政治主張無異于用一杯土去堵塞一條奔涌的大河,根本就是無濟于事。又值朝中的“濮議之爭”,他無端遭受著流言傷害,于是請求到外地為官,幾經(jīng)波折,最終在六十五歲時得償所愿,退居于潁州。只可惜,第二年便病逝了,享年六十六歲。
經(jīng)歷了朝廷中多年的爭名逐利、爾虞我詐、流言蜚語、斥責(zé)攻訐,再加之多年好友梅堯臣、蘇舜欽相繼離世,自己也體弱多病,人生漸入荒蕪,歐陽修帶著一身的傷痕和孤獨,回到潁州西湖邊,寫下了《采桑子》這樣一組“療傷之作”。他會想起好友蘇舜欽的話:“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比说那楦腥绻麎阂衷谛闹?,就一定會尋找外物進行排遣,這是人的本性??墒牵徘睬楦械姆绞揭灿胁煌?。有些人會選擇大吐苦水,埋怨哀嘆,將平生的不如意都歸罪于外界和他人,把自己浸泡在委屈和傷感之中,任由情緒泛濫,無所節(jié)制。這樣的狀態(tài)好嗎?我想,這樣不僅無益于療傷,反而會惡化病情,徒增煩惱,把人生越過越窄,得不償失。
歐陽修是怎么做的呢?他讓自己陶醉在西湖的美景里,借此來忘卻心中的憂愁,為自己開辟一個全新的世界,寄情山水,及時行樂,樂而忘憂?!吧剿畼?,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薄捌錁窡o窮也?!彼诹硪皇住恫缮W印分兄毖裕骸棒W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他說,我不會就此頹廢,而是“心無改”。
因此你會在他的《采桑子》中讀到這樣的詞句:“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瓜潞煓桑p燕歸來細雨中?!彪m是暮春,卻不見傷春悲懷,而是從細雨和雙燕身上獲得了新的美的享受?!盁o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眼前的無風(fēng)無浪,是否也是詞人內(nèi)心寧靜灑脫的映射呢?正因如此,春天的一靜一動、點點柔情才能進入詞人眼中,組成一支五音繁會的心靈交響曲,這是在經(jīng)歷了憂患、憤懣之后又回歸欣悅、平靜的超然灑脫。
此時我們再來讀《采桑子》,才會明白,這看似輕快明麗的景象中,蘊含著多么巨大的能量和波瀾壯闊的圖景;反過來說,歐陽修究竟是有多么寬廣的胸襟,能將人生的驚濤拍岸藏于心底,于眼中不現(xiàn)一絲波痕,縱然思緒翻涌,也只化作淡然一笑,和著杯中美酒一飲而盡,斜倚舟上,看“綠水逶迤”“水遠煙微”。深圳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院長范曉燕說:這是失落繁麗后的虛寂、幽寂、閑寂和恬寂,是一種“豪華落盡見真淳”的人生至高境界,只有像歐陽修那樣歷盡笙歌宴樂之后歸于退隱的人才能“覺”,才能“悟”,并在覺悟中脫卻世事紛雜,無所牽系、清靜淡泊地享受和體驗生命的美好。對歐陽修來說,雖然這美好短暫了些,卻是他生命最終完成的一個盈圓的句號,是他經(jīng)過人生長途跋涉后,卸下一切重負,走進曠寂而深幽的山林,最后留下的一串空谷足音,清極,幽極。
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修借助西湖——也就是水——來寄托情感的模式,是文人抒懷的一大傳統(tǒng)。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能讓人的身心保持一種清明祥和的狀態(tài)。不僅如此,水還是儒家知識分子反求諸己、進行道德規(guī)范的載體?!犊鬃蛹艺Z·三恕》中對此有非常細致精妙的解讀,限于篇幅,我就不在這里重復(fù)了。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首詞看起來很簡短,也很簡單,但背后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養(yǎng)分,值得我們一再探求、追問。其實,我們讀詩詞、讀古文,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回歸到我們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體驗中來,讓先賢的智慧和思想來豐富我們的思考,純化我們的心靈,啟迪我們的智慧,引導(dǎo)我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當我們讀完這首詞,我們應(yīng)該去回想自己的過去,是否有過一些苦痛的遭遇,那個時候我們?nèi)绾蚊鎸Φ??如今想來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更為重要的是,如若今后我們不幸還會遭遇一些波折,我們該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應(yīng)對?我們又該如何排遣心中的壓抑與苦悶?我想,歐陽修的這組《采桑子》便能給我們解答。正如蘇軾在《赤壁賦》中所言:“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比绻辛诉@樣的思考,那便是我們能從古詩詞中汲取的最豐厚的養(yǎng)分了。
這些天我在讀《哲學(xué)的故事》這本書,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要想快樂,我們就要像年輕人那樣天真無知。那時的他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貪得無厭、令人疲倦的欲望,他們還不知道,愿望的滿足其實一點好處也沒有,而且,失敗是必然的。
當然,我更愿意把這里的“年輕人”看作一種生命狀態(tài),而不是單純的年齡范圍。反觀當下,許多年輕人也被世俗欲望裹挾,變得暮氣沉沉,缺乏活力與朝氣,被生活負擔(dān)、工作壓力、情感糾葛所束縛,被互聯(lián)網(wǎng)幻象和階層跨越泡影所迷惑,邁不開手腳,深陷在生活的泥潭之中,無力抬頭去望天上的月亮,久而久之,也便沉淪、妥協(xié),失去了生命的光彩。由此看來,我們實在應(yīng)該多讀讀詩詞,多向古人學(xué)習(xí),學(xué)著為自己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去看“芳草長堤”,去聽“隱隱笙歌”。
如此,你便讀懂了歐陽修。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