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后為什么自稱哀家_電視劇中的稱謂使用正確嗎-獨家焦點
2022-11-16 09:28:38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宮廷歷史劇的熱播,一些劇中的人物稱謂被廣大觀眾模仿和運用,小學(xué)生在作文中自稱“哀家”,可見影視作品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之深。但是,劇中的稱謂詞使用正確嗎?人們的使用又規(guī)范嗎?
太后為什么自稱哀家?
哀家是后代戲曲小說中運用,并不存在于古代人際交往中。“哀家”的含義是自稱可憐之人,無夫之哀,是舊時戲曲中死去丈夫的皇后或皇太后的自稱,并不是歷史人物所用的稱謂。
古人婦女以夫為綱。古時候,喪夫的女子自稱“未亡人”,不稱哀家,哀家只有喪夫的帝后可稱,哀家不是泛用的謙稱“哀家”是明、清通俗小說和現(xiàn)代戲曲中皇室女子(太后、太妃、后、妃、公主等)的自稱,與婚姻狀況特別是“孀居”與否并無關(guān)系。
“哀家”中的“哀”字,其實并非只表示“悲哀”,它也有“愛憐、眷顧”的義項 李雨堂,號西湖居士,清代人,編著了狄青演義三部曲:《萬花樓》、《五虎平西》、《五虎平南》。在后面兩部中,各有多處單單國八寶公主自稱“哀家”的例證,如《五虎平西》第十四回:“且說公主回到宮中,坐下想道:‘想哀家二九之年,姻緣注就,猶恐配著本國之人,不稱哀家之意。
常常想起,煩悶不過,情愿終身孤獨,再不想到與天南地北的狄青夙有良緣之份!哀家一見這英雄,是心中所愿,奈非父母媒灼作合,哀家實是打算不來,難以明言,喜得師父前來說合。”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從來未見太后可以自稱“哀家”。秦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皇太后都不會自稱“哀家”。你去查文獻(xiàn),是找不到“哀家”這個說法的,古代倒是有一種梨,叫“哀家梨”,因為是一個姓哀的人家培育出來的。皇太后自稱“哀家”,那是明清時期的民間文人編小說時,自己編出來的。
哀家一詞應(yīng)該是太后用的,而且是皇帝已死情況下,其皇后也就是后來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哀痛先皇。
所以太后為什么自稱哀家,就是因為哀痛先皇。中國古代的帝位,一般都是等先皇死后才傳給后代(兒子)的。那就是說既然是皇上,那就是沒有父親的,那她的母親就是寡婦了,也就是說,皇后一定要等死了丈夫以后才能成為太后。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