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大校長為她而哭
2023-07-05 20:57:20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號
7月1日
中國科學院大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舉辦2023年度畢業(yè)典禮
暨學位授予儀式
國科大校長周琪致辭
周琪在致辭中
回顧了陳家鏞院士、劉東生院士、
馮康院士、李振聲院士等科學家
創(chuàng)新為民的感人故事
當談到不久前去世的
微電子所研究員
黃令儀老師的事跡時
周琪哭了
“不久前剛剛離開我們的微電子所研究員黃令儀老師,為了盡快解決國家芯片‘卡脖子’問題,年近八十依然堅守在‘龍芯’研發(fā)中心。她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看蜗氲竭@句話,我都淚流滿面。”
“奔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希望你們向著問題出發(fā)!”
周校長寄語畢業(yè)生
“你們的責任
應該是成為
開辟新領域、開辟新賽道的
引領者、建設者
應該成為我們未來
不再被別人‘卡脖子’的戰(zhàn)士”
-01-
生于戰(zhàn)火之中
年幼立志報效國家
黃令儀,1936年生于廣西
年少時便立志報效國家
她參與創(chuàng)建了華中科大半導體專業(yè)
是“龍芯”芯片團隊項目負責人之一
80多歲時仍奮戰(zhàn)在科研一線
為我國計算機核心器件的發(fā)展
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4月20日
黃令儀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
由于幼年經(jīng)歷過山河破碎的絕望
黃令儀早早埋下
救亡圖存、立志報國的志向
成年后,黃令儀以優(yōu)異的成績
考上了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
后來被推薦到清華大學進修
主攻半導體器件
從此,她與微電子學結下終身之緣
學成后,黃令儀
返回華中工學院創(chuàng)建半導體專業(yè)
親自講授半導體器件與材料課
她還帶領一批年輕的教工和學生
風風火火地創(chuàng)建了
國內(nèi)首個半導體實驗室
她曾回憶說
“什么都自己動手干
研制出了半導體二極管”
-02-
于無聲處驚天動地
1962年
黃令儀被調(diào)到了中科院計算所工作
為了突破“兩彈一星”中的瓶頸
國家成立計算機所二部
專攻微型計算機和三極管等項目
這是中國第一個芯片研究團隊
在缺資料、缺設備
缺人才、缺材料的情況下
黃令儀帶領團隊嘔心瀝血
成功研制出半導體三極管
就此步入艱難的芯片研發(fā)之旅
1973年,中科院決定
研制大型通用計算機
作為集成電路上的載體
芯片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為能盡快研制出性能穩(wěn)定的存儲器
黃令儀和團隊開始逐一突破
他們研制的芯片
于1978年獲得
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03-
匍匐在地,擦干祖國的屈辱
1989年,黃令儀受邀參加
美國的國際芯片展覽會
偌大的會場里
她跑遍了展臺
卻沒有發(fā)現(xiàn)一家中國企業(yè)
她在日記中寫道:
“琳瑯滿目非國貨,淚眼漣漣”
2001年,65歲的黃令儀
已經(jīng)進入了退休生活
這時,中科院胡偉武教授
向全國發(fā)出了
打造“中國芯”的集結令
他親自找到黃令儀
邀請她一起搞芯片
面對重重困難
黃令儀還是毅然選擇
加入龍芯研發(fā)團隊
成為了項目負責人
2002年8月10日
我國首款通用CPU
“龍芯1號”研制成功
雖然性能上仍有差距
但卻真正打破了
國產(chǎn)計算機無芯可用的歷史
胡偉武回憶說
“黃令儀老師年近八十歲時
依然從早到晚拖著鼠標
盯著屏幕查電路
有人勸她別親自干
她脫口而出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
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
在黃令儀和中國芯片人的
不懈努力下
“龍芯3號”等一大批
國產(chǎn)高性能芯片應運而生
北斗衛(wèi)星也裝上了“中國芯”
徹底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
“堅守于挫折之下
崛起于不屈之中”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
從二極管到“龍芯”
以黃令儀為代表的芯片人
用青春和汗水
讓我國擺脫了無芯可用的局面
向黃令儀致敬!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國科大校長為她而哭
- 今日辟謠(2023年7月5日) 全球微動態(tài)
- 最新快訊!臺灣青年“首來族”立體式感受...
- 【全球快播報】(高質(zhì)量發(fā)展調(diào)研行)福建...
- 新疆:莊稼套種“錢景”好
- 年輕人回村記: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帶頭致富
- 高質(zhì)量發(fā)展調(diào)研行|海南:萬寧體育+,到...
- 環(huán)球百事通!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提升效...
- 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彰顯創(chuàng)新力量
- 拓展崗位資源 提升就業(yè)服務(做好高校...
- 綠色通道優(yōu)“鮮”通關 巴克圖口岸助力...
- 天天滾動:新疆昌吉推廣新型無人農(nóng)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