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禁止宗教活動?外國人進入西藏佛學院探尋真相|全球球精選
2023-06-05 17:01:50 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炒作所謂“西藏人權(quán)”議題,他們聲稱“藏族文化、民俗得不到保護”“民眾缺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日前,拉脫維亞籍特約觀察員安澤走進西藏佛學院,進行了3天“零距離”深度觀察并對話多位活佛、僧尼一探究竟。
宗教活動是否依舊?
【資料圖】
西藏佛學院位于拉薩市曲水縣聶當鄉(xiāng)熱堆村,成立12年,是西藏第一所高層次綜合性藏傳佛教院校。
安澤來到了西藏佛學院儀軌班格魯教室,音樂從從這個房間里傳出來,安澤說:“一走進房間,就能感受到藏香的味道。他們穿著獨特的服飾,拿著獨特的法器?!?/p>
在儀軌進行的間隙,西藏佛學院學員桑旦次仁用藏語告訴安澤:“(舉行的)是度母儀軌,一周舉行三次,今天舉行的是綠度母儀軌,目的是為六道眾生祈福。一周有三節(jié)課就是三個小時?!?/p>
走在西藏佛學院的校園里,安澤發(fā)現(xiàn)學生們正在以特殊的方式“辯經(jīng)”,動作非常夸張。
辯經(jīng),最早源自古印度,后成為藏傳佛教僧人攻讀顯宗經(jīng)典的必經(jīng)方式,多在寺院內(nèi)空曠之地、樹蔭下進行,在西藏也有上千年的傳統(tǒng)。
安澤問參加辯經(jīng)的學員們:“為什么動作一定要夸張一點,有什么說法嗎?你們一般都是有什么樣子的辯題?”學員們告訴她,這是文殊菩薩的動作,一個手在拿一個智明劍。辯論的內(nèi)容全都是五部大論里面的,主要我們上的那些中觀,現(xiàn)在學的這些,自己有疑問的這些,都辯。
“我剛才問他們辯題是什么,他們說都與學習內(nèi)容相關(guān),是非常深邃的思想,他們不知道怎么跟我解釋,辯經(jīng)真的挺難的,畢竟有時候,他們也說不容易,他們總是要辯經(jīng),就得熟練掌握自己要說的東西,所以首先得消化信息,入腦入心,然后再轉(zhuǎn)化到辯題,他們就這樣對話,就是彼此學習,我想,要點就是在辯論中取長補短?!卑矟烧f:“整個過程很有趣,我真的很想了解他們在說什么,但很遺憾,沒有翻譯就沒有辦法了解,我不會說這里的語言。我看到一些西方媒體報道在談?wù)撐鞑卣Z言的滅絕,我認為滅絕根本不存在。實際上我可以看到,與這里的許多人交談時,這里90%的主要口語是藏語。”
安澤與西藏佛學院院長珠康?土登克珠活佛進行了對話:
12年來,西藏佛學院先后培養(yǎng)僧尼2640多人,其中有1580位優(yōu)秀僧尼已經(jīng)畢業(yè)進入西藏自治區(qū)全區(qū)各寺廟,為西藏寺院、宗教界提供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藏傳佛教是否需要現(xiàn)代化?
在西藏佛學院成立之前,西藏僧人們大多在寺院接受教育。佛學院的成立將傳統(tǒng)經(jīng)院式教育與現(xiàn)代學院式教育相結(jié)合,以此提高佛教界的整體水平。并且,由于藏傳佛教分為五大派: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噶當派和格魯派。之前各自發(fā)展,很少交流,而西藏佛學院把“教派不偏”作為一項辦學原則。
西藏佛學院學員阿旺次仁告訴安澤,自己之所以選擇來這里,主要是因為“我是格魯派,之前在寺院只能學到格魯派的一些看法想法,這邊的話五大教派都在,可以學習交流。”
在講經(jīng)堂,安澤看到有很多人正在上課:“這一側(cè)是僧人,同時另一側(cè)是尼眾,所有人都在一起聽課?!崩蠋熣谟貌卣Z授課,僧人們面前的桌子上,除了紙質(zhì)的藏語書本,有的僧人還用平板電腦在看貝葉經(jīng)。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受重男輕女等觀念影響,西藏尼眾獲得進一步學習的機會很少。西藏佛學院為此提出“僧尼共學”的辦學理念,開設(shè)尼眾部,滿足廣大尼眾學經(jīng)的需求,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chuàng)舉。
西藏佛學院尼眾部是一處獨立的院落,158位尼師在此學習和生活。2015年西藏佛學院增設(shè)尼眾部,將僧尼共學作為其重要的辦學原則,為尼師提供教育機會。尼眾初級班學制兩年,結(jié)束后進行考試選拔,通過的尼師繼續(xù)在佛學院學習,4年畢業(yè)后達到中級學銜水平,她們回到寺院可以和僧人一樣擔任堪布職位。在西藏,堪布被認為是精通教義、戒律清凈,并立志為他人謀利益的大德之人。
安澤跟隨西藏佛學院學員旦增措姆來到了她的宿舍,宿舍兩人一間。旦增措姆的書桌上有很多書。安澤問:“所有的書都是學院提供的嗎?”旦增措姆說:“大概80%是學院給的,其他是我買的,這里的條件太好了,什么都不用帶。他們說,人生里最幸福的事是在佛教學院的時候,(所以)我也想去?!?/p>
“考上這里我聽說過還是很難的,所以當有了這樣的想法,您做了哪些準備?”
“為了考上,去潛心學習,寺廟干活完,有的時候10點完了,我最晚的是(晚上)1點、2點?!?/p>
旦增措姆的寺廟有90多人參加了考試,脫穎而出的旦增措姆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很珍惜,我一直沒去過拉薩,一直在外面都不去,一直在這里面。有的時候寺廟通知我去開會,那個時候請假了,其他沒請假,其他時間都一直在這里,沒回家過?!?/p>
還有很多細節(jié)也展現(xiàn)出了西藏佛學院與外界想像的不太一樣的日常生活。
每年5月,西藏佛學院都會舉行運動會,有跑步、跳遠、瑜伽等各項目,學員們帶著酥油茶和食物,比賽,交流,運動會于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場聚會。
西藏佛學院經(jīng)師帕洛?丹增多吉活佛說:“我們佛學院的第一批學員有一位夏宗法王,他本人通常會跟很多師傅或者同學會去打籃球,這樣的理念本身其實是由活佛來帶領(lǐng),讓更年輕的僧人會認為說打籃球是可以的,我是穿著袈裟去打籃球是可以的,這樣的一個觀念?!?/p>
帕洛?丹增多吉八歲那年被認定為羊日崗寺活佛,之后,父親并沒有讓他直接進入寺院,而是在家接受教育。除了佛學理論外,帕洛活佛從小學習漢語、英語、繪畫、音樂等不同內(nèi)容。
2011年西藏佛學院成立,帕洛活佛是首批聘請的13名經(jīng)師之一,他在學院先后教授英語和漢語。
安澤與帕洛活佛進行了對話:
在帕洛活佛的漢語課后,安澤問學員們:“今天的內(nèi)容難不難呀?”學員們回答:“有點難?!卑矟砂l(fā)現(xiàn)學員的課本上有很多標記,學員們告訴安澤:“就是不標準,有些拼音那些?!薄耙驗橐郧皼]怎么上過學,所以到這里開始學(漢語)的就是有點難?!?/p>
午飯時間,安澤來到了食堂,她問西藏佛學院學員洛桑巴旦在食堂有沒有因為信仰不能吃的食物?洛桑巴旦告訴她:“肉吃,有些人不吃。如果個人不吃就不吃,有素餐區(qū)。”安澤發(fā)現(xiàn)佛學院食堂“菜品還是很豐富的,有許多吃的可以選,一些是辣的,有一些像咖喱什么的等等,還有專門的素食區(qū),所以他們的餐飲選擇很豐富,一天三頓,他們都在這里用餐?!?/p>
在結(jié)束這次西藏佛學院之旅前,安澤路過佛學院的操場。在那里,一群學員正在為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做準備,練習怎么集合怎么列隊。學員們告訴安澤,他們有的參加跑步比賽,有的參加跳遠比賽,“有時候打籃球,有時候也踢足球,有時候籃球隊一起玩,有時候自己玩。”臨別,有的學員還用英語與安澤告別。
“我原來以為,在佛學院里除了宗教沒有別的,但其實還有體育活動,他們還能說英語,他們跟我說‘see you’!”安澤說:“在這里的3天,我收獲了完美的體驗,我參觀了西藏佛學院、有機會與活佛對話、觀摩宗教儀式,我看到佛學院引入了新的科目,為的是培養(yǎng)教育水平更高的藏傳佛教僧尼。所以,現(xiàn)在我開始思考在新聞報道上看到的情況,報道說這里禁止宗教活動,但跟我親眼看到的大相徑庭,我想說,這里的宗教活動不僅生機勃勃,而且豐富多彩?!保ㄖ袊鞑鼐W(wǎng) 文/次旺 素材來源/鳳凰衛(wèi)視)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