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偶是什么意思(對偶)
2023-03-08 09:56:19 來源:關(guān)注網(wǎng)
1、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yīng)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2、對偶:用兩個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guān)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
3、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
(相關(guān)資料圖)
4、對偶獨具藝術(shù)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5、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shù)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guān)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構(gòu)成的修辭法。
6、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后兩部分密切關(guān)聯(lián),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后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jié)和諧、具有戒律感。
7、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diào)。
8、擴展資料1.單句對偶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對。
9、例如: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10、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諸葛亮傳》----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11、(岳墳對聯(lián))……----青山感到榮幸的是墳里埋著抗金名將岳飛的忠骨,白鐵感到恥辱是墳前跪著的是用它鑄造的秦檜等人的像。
12、2.偶句對偶 用兩句對兩句叫偶句對。
13、例如:六王畢,四海一。
14、蜀山兀,阿房出。
15、《阿房宮賦》----六國結(jié)束,四海統(tǒng)一。
16、蜀山樹木砍光了,阿房宮才建造起來。
17、(“六王畢”與“四海一”相對,都是主謂詞組,“蜀山?!迸c“阿房出”相對,也都是主謂詞組,且“六王畢,四海一”與“蜀山兀,阿房出”相對。
18、)3.多句對偶 用三句對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對,叫多句對對偶句。
19、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p>
20、《勸學(xué)》----登上高處向人們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老遠的人也可以看見;順著風(fēng)勢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到的人卻覺得很清楚。
21、4.句中對同一句中的上下兩詞語互相對偶。
22、例如:“峰回路轉(zhuǎn)”、“曉風(fēng)殘月”、“羽扇綸巾”。
23、參考資料對偶(修辭方法)_百度百科【意思】亦作“ 對耦 ”。
24、猶對手。
25、舉例:《晉書·周顗傳》:“ 顗 在朝中時,能飲酒一石,及過 江 ,雖日醉,每稱無對偶。
26、”2、指夫婦雙方身份、地位相配。
27、舉例:《左傳·昭公二年》“非伉儷也” 唐 孔穎達 疏:“ 少姜 是妾,非敵身對耦之人也。
28、”3、泛指配偶。
29、舉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紫燕黃鶯,綠柳叢中尋對偶。
30、”4、修辭格之一。
31、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32、舉例: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書證》:“屬文者對耦。
33、”【讀音】duì ǒu擴展資料【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4、——唐.李白《靜夜思》譯文: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35、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
36、——唐.崔顥《黃鶴樓》譯文: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37、3、海日生殘月,春風(fēng)入舊年。
38、——唐.王灣《次北固山下》譯文: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39、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40、——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41、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2、——唐.杜甫《絕句》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43、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yīng)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44、作用: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使兩方面的意思互相補充和映襯,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45、形式上單句對偶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對。
46、例如: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47、2、偶句對偶 用兩句對兩句叫偶句對。
48、例如:六王畢,四海一。
49、蜀山兀,阿房出。
50、《阿房宮賦》----六國結(jié)束,四海統(tǒng)一。
51、蜀山樹木砍光了,阿房宮才建造起來。
52、擴展資料對偶獨具藝術(shù)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53、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shù)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guān)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構(gòu)成的修辭法。
54、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后兩部分密切關(guān)聯(lián),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后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jié)和諧、具有戒律感。
55、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diào)。
56、結(jié)構(gòu)上成分對偶。
57、例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58、 2、句子對偶。
59、例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60、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對偶 語文中的對偶 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正對。
61、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62、 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63、 2、反對。
64、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65、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6、 3、串對(流水對)。
67、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shè)、條件等關(guān)系的對偶形式。
68、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9、 根據(jù)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對、結(jié)構(gòu)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fù)用字。
70、如例句曲。
71、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72、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
73、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qū)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
74、如《辭?!贰皩φ獭睏l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
75、”陜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xué)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
76、”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zhuǎn)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jié)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
77、那么,究竟什么是“對偶”?什么是“對仗”?二者有什么區(qū)別呢? 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78、 2、對偶主要是從結(jié)構(gòu)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jié)構(gòu)相稱,字數(shù)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jié)構(gòu)形式如何。
79、 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xiàn)象。
80、)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正對。
81、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82、 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83、 2、反對。
84、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85、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86、 3、串對(流水對)。
87、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shè)、條件等關(guān)系的對偶形式。
88、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