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原文及翻譯 一起來看看吧
2022-11-30 15:30:04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原文
(資料圖)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清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生子咳提注,師保 注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shù)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
注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 注而增怨,逮注于成長,終為敗德??鬃釉疲骸吧俪扇籼煨裕晳T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于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誠不得已也。若天性,習慣如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闭\哉斯語!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于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誠不得已也。王大司馬母魏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為三千人將,年踰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
之,故能成其勛業(yè)。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 注鼓云。父子之嚴,不可以狎注;骨肉之愛,不可以簡注。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由命
士以上,父子異宮,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癢痛,懸衾篋枕,此不簡之教也?;騿栐唬骸瓣惪合猜劸又h其子,何謂也?”對曰:“有是也。蓋君子之不親教其子也,《詩》有諷刺之
辭,《禮》有嫌疑之誡,《書》有悖亂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譏,《易》有備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親授耳?!饼R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注兒也,當有所成?!奔?/p>
太子即位,王居別宮,禮數(shù)優(yōu)僭,不與諸王等。太后猶謂不足,常以為言。年十許歲,驕恣無節(jié),器服玩好,必擬乘輿;常朝南殿,見
典御進新冰,鉤盾獻早李,還索不得,遂大怒,詬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不知分齊,率皆如此。識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譏。后嫌宰相,遂矯詔斬之,又懼有救,乃勒麾下軍
士,防守殿門;既無反心,受勞而罷,后竟坐此幽薨注。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共叔之死,母實為之;趙王之戮,父實使之。劉表之傾宗覆
族,袁紹之地裂兵亡,可為靈龜明鑒注也。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
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俛 注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
譯文注釋
智慧超群的人不用教育也能成才,愚鈍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大多智慧中等的平常人要教育,不教育就不知道。古時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其母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就住到別的房子里,眼睛不看邪惡的東西,耳朵不聽虛妄之音,其所聽的音樂和所吃的食物,都要按照禮義加以節(jié)制,還要把這些寫到玉版上,藏進金柜里。等到出生后到了孩提之時,教導貴族的“師”和“?!保鸵v解孝、仁、禮、義,來對他(她)們進行學習引導。普通老百姓縱使不能這樣,也應在嬰兒辨識臉色、懂的喜怒的時候加以教海,使其懂得應該做的就得做,不應該做的就不做。等到長到幾歲時,就可省去鞭打的方式進行懲罰。只要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自然敬畏謹慎而孝順雙親。世上那種對孩子不懂教育而只知溺愛的,常常不能做到這樣。對于飲食和行為上,恣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應該訓誡時反而獎勵,應該訓斥時時反而笑著贊許,等到孩子懂事時,就會以為這些道理本來就如此。等到驕橫怠慢已經(jīng)成為習慣時,父母才開始去加以制止,那樣即將子女鞭撻至死也樹立不起威嚴,父母的憤怒日益增加,子女的怨恨也在增長,直到長大成人,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俗諺說:“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子女要在嬰孩時。”這話的確有道理。一般的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使子女陷入險惡的境地,只是不想使子女因受責罵訓斥而神情沮喪,不忍心使子女因挨打而肉體痛苦。這該用生病來作比喻,難道不用湯藥、針艾就能治好嗎?還該想一想那些經(jīng)常認真督促訓導子女的人,難道他們愿意虐待自己的骨肉嗎?實在是不得已啊!南朝梁代大司馬王僧辯的母親魏夫人,秉性嚴厲正直。王僧辯駐守湓城時,是統(tǒng)帥三千士兵的將領,年紀已經(jīng)過了四十,稍有使母親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受到鞭撻責罰,因此這成就了他的功業(yè)。梁元帝時,有一位才氣聰敏的學士,被父親寵愛驕縱,疏于管教。他取得一點成績,父親就極力表揚,讓滿街的路人都知道;但是他要是做錯事,其父就百般掩飾,希望他能夠改正。等到其成家立業(yè),兇暴傲慢的性格日益滋長,最終因口不擇言被周逖挖出腸子,而且血也被涂在了戰(zhàn)鼓之ト父子之間要嚴肅相待,不可以輕忽;骨肉之間要有愛,但不可以簡單怠慢。簡單怠慢就慈孝都做不好,輕忽了怠慢就會產(chǎn)生。命士以上的官,父子要分開居住,這就是父子間不能太過親昵輕忽的道理;晚輩為長輩搔癢撫痛,打理臥具等,這是作為子女不能簡單怠慢的道理。有人問:“陳亢喜歡君子遠離自己的孩子,這是什么意思呢?”回答說:“這是有道理的,有德行的君子不親自教導自己的孩子。《詩經(jīng)》中有諷刺君主的話,《禮記》中有的告誡是避嫌的,《尚書》中有的是講犯上作亂的,《春秋》中也有對邪僻之事的譏諷,《易經(jīng)》包羅萬象,這些并非是父子間可以溝通交流的,因此君子不親自教導自己的孩子?!?/p>
齊武成帝的兒子瑯邪王,是太子的同胞母弟,他天生聰穎,武成帝和皇后都很喜愛他,在衣服和飲食方面都與太子是相同的標準。武成帝
常當面稱贊他說:“這是個聰明的孩子,將來定當有所成就?!钡鹊教蛹次唬樞巴醢岬絼e宮居住,而他的禮遇仍很優(yōu)厚,超過其他為王的弟兄。即便如此,太后還認為優(yōu)待不夠,常為此向
皇帝訴說。瑯邪王十來歲時,就驕橫放縱,沒有節(jié)制,吃穿用住等各方面,必須得按照皇帝的待遇。有一次,瑯邪王去南殿朝拜,見典御官向皇帝進獻新的冰塊,鉤盾官進獻早熟的李子,于是他回去后就派人索取,沒有要到就大發(fā)脾氣,罵道:“皇帝有的東西,我為什么就沒有?”他的言行沒有分寸,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熟識他的人多用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來譏諷他。后來,瑯邪王討厭宰相,就假傳圣旨把他斬殺了,他擔心有人來救宰相,竟命令手下將士守住殿門。他雖沒有反叛作亂的意圖,并在收到撫慰后撤兵,但最終被皇帝秘密殺害。人們愛自己的孩子,很少能做到公平相待。從古到今,這種弊病就很多。聰明俊秀的孩子固然受到賞識和喜愛,頑皮愚笨的孩子也應憐惜。有偏愛的家長即使是想對他好,反而會給他招致禍患。共叔段的死實際上就是他母親造成的;趙王的被殺,也是他父親造成的。劉表最終宗族傾覆,袁紹最終兵敗地失,這些都應作為靈應的龜兆和明亮鏡子以作借鑒。北齊有個士大夫,曾對我說:“我有個兒子,有十七歲,很通曉寫奏札,教他講鮮卑語、彈奏琵琶,稍加講解就學會了,憑這些來為公卿做事一定會被寵愛的,這是緊要的事情?!蔽耶敃r低頭沒有回答。奇怪啊,這個人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兒子!如果用這種方法取于他人,即使做到首相也不愿讓(他們)你們這樣做的。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顏氏家訓原文及翻譯 一起來看看吧
- vlog的正確讀法到底是什么?_vlog是什么...
- 周易不是易經(jīng)_周易就是易經(jīng)嗎?《易經(jīng)》...
- 哈雷摩托車官網(wǎng)報價大全_哈雷摩托車官方...
- 清正廉潔的故事有哪些 懸鵝示眾-時快訊
- 現(xiàn)在最好用的瀏覽器_比較好用的瀏覽器有...
- 形容人高興的成語有哪些 你還知道哪一...
- 好看的后宮番推薦_最好看的h動漫(天降...
- 卡蘇拉_蘇拉是哪里 (屠妖節(jié)由來)-全...
- 二月二日出郊閱讀賞析 文章賞析-全球報資訊
- 怎么驗證md5值_如何驗證md5值 方法如下
- 6本清穿類型的小說推薦_清穿文推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