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短語_立冬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 一起來學習
2022-11-16 09:05:38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立冬作為冬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代表著寒冷的開始,此時“萬物歸藏”,氣溫開始下降,大家要注意好保暖問題。
今年的立冬為11月7日,剛好碰上了北方的“初雪”,周末開始,寒潮大舉南下,全國超20省會降溫10℃以上,特別是華北、東北、西北地區(qū),降幅更是為12-14℃,局部達1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次寒潮涉及范圍比較廣,從北到南均有大降溫,而0℃線也將移動到魯西南、豫中、川北。而降溫的同時,也會伴隨著雨雪,河北、山西、京津、內(nèi)蒙、遼寧、陜西、河南部分地區(qū)將迎來大到暴雪,而華北南部、黃淮、江漢、江淮、江南、華南迎來中到大雨,兩廣、福建、重慶、魯北局部有暴雨天氣。
可見,老天爺給立冬節(jié)氣送來了一份“大禮”。而此次的降雨降雪,對農(nóng)民來說卻悲喜交加,有人喜歡有人愁,這是咋回事?立冬下雨(雪)好不好?今冬是冷是暖?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諺語。
01、“賣絮婆子看東朝,無風無雨哭號啕”
可能看到這句俗語很多人不太理解其中的意思,其實它是關(guān)于立冬的農(nóng)諺,意思是絮婆子在立冬這天,如果發(fā)現(xiàn)太陽從東面升起,那就會大哭起來。
“無雨”也就意味著立冬當天是晴天,南方有諺語“立冬晴,一冬暖”的說法,立冬這天沒有雨水的話,那冬天就比較晴朗,沒有太多雨雪,這就意味冬季是暖冬。
“無風”意味著當天沒有任何變化,如果冷空氣即將來襲的話,那就會刮起北風,而民間有老話“十月小陽春,無風暖融融”的說法,說的就是立冬無風南方將迎來小陽春。
絮婆子的主營業(yè)務是棉絮,如果冬天天氣比較冷,那大家就會大量購買棉絮套棉被,但如果沒有什么雨雪,冬季偏暖,那就無需太厚的棉被即可過冬。因此,“無風無雨”的天氣,絮婆子才會哭。
02、“立冬有雨會爛冬, 吃得柴盡米糧空”
在過去,農(nóng)村的道路沒有硬化,陰雨天來襲后出行困難,特別是持續(xù)雨雪天氣,那道路更是泥濘,大家的日常出行成了難題。
從前半句來看,立冬當天如果降雨的話,那就表明接下來雨水偏多,此時就要避免冬季“爛冬”。而所謂的“爛”,指的是雨雪過多,又遇上冬季低溫,夜間被凍得堅硬,白天開始融化,這種爛泥路出行最為困難。
民間也有俗語“立冬雨,一冬雨”的說法,如果立冬當天降雨,那冬天或為冷冬。當然,這是南方地區(qū)的俗語。
而后半句理解就不難了,如果整個冬天下雨,那柴火就會出現(xiàn)不夠用的現(xiàn)象。而因長期有雨,糧食容易發(fā)霉,且出行難很難外出購買,以至于“米糧空”。
03、“立冬宜晴不宜雨”
對南方人來說,“立冬雨,一冬雨”至少不會造成農(nóng)作物干旱。不過在北方,立冬這天下雨就不太好了。如果立冬是雨天,那說明整個冬季不會下太多雨雪,為暖冬,不利于莊稼生長。
但如果立冬為晴天,那冬季就會偏冷,雨雪較多,有利于小麥的生長。一方面可殺死病菌、蟲卵,避免來年蟲害多;一方面冬季雨雪多,小麥就像蓋上棉被,方便過冬,且來年還會為麥田補充水分,方便其快速生長。
04、“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
對農(nóng)民來說,對作物的生長最為關(guān)心,而提前感知天氣情況,可減少作物的減產(chǎn)損失,而這句俗語正是一句預測性的農(nóng)諺。
在重陽節(jié)這天降雨的話,那就意味著冷空氣已開始南下,和南方暖風氣流相撞而降雨,此時降雨可保證農(nóng)田很好的補水,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
但如果重陽這天沒有雨,那表明接下來一直沒雨,此時就要看立冬天氣如何。如果立冬這天沒雨,那整個冬天都將干燥,從而不利于莊稼的生長。當然,這句俗語適應于南方地區(qū),北方立冬無雨,冬季雨水偏多。
05、“立冬看風向,可知收不收”
立冬這天,除了看有雨沒雨外,農(nóng)民也會看這一天的風向,從而判斷接下來收不收。如“立冬西北風,來年五谷豐”,說的是如果立冬刮上西北風,那就表明冷空氣及時到達,符合自然規(guī)律,第二年必然會豐收。
“立冬東南風,立夏干松松”,說的是立冬這天如果刮東南風,那表明暖風氣流強盛,冷空氣遲遲未到,冬季沒有多少雨雪,一直到第二年立夏都會比較干燥。
以上這些俗語,受地域性的影響比較大,北方人認為立冬天晴才為好,南方人認為冬季有雨為佳,今年立冬全國多地雨雪覆蓋,有人認為冬季將迎來冷冬,真的嗎?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