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開始還錢了 PE基金嚇出一身冷汗
2019-12-27 09:20:2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王思聰再度上“熱搜”,因為他開始還錢了。
12月26日,王思聰旗下普思投資發(fā)布公告稱,經過近兩月數十輪商談,普思投資與數十位投資人全部達成協議,所有投資人都得到賠償,熊貓互娛近20億元巨額投資損失全部由普思投資及實控人自己承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此前嘉興璟字悌為股權投資基金申請執(zhí)行王思聰仲裁糾紛案已在北京二中院達成和解,因為王思聰方面已支付首筆款項5000萬元,約占該案金額的1/3。因此北京二中院解除了對王思聰的消費限制令。
不過市場傳言,王思聰能迅速還款,主要得益于他母親拿出1億元“紓困”。
“王思聰對熊貓互娛項目投資損失進行剛性兌付,給我們造成了意外的壓力。”一家國內PE基金合伙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26日他接到數位LP的咨詢電話,詢問若PE基金出現項目投資失敗時,基金管理人(GP)能否像王思聰那樣剛性兌付。
“我們只能明確回復,若不是基金管理人(GP)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存在利益輸送、內幕交易或明顯過失導致LP資金損失,GP理應無需為項目投資失敗進行賠付。”上述基金合伙人說,這個答案讓多數LP不大滿意。
他坦言,但愿熊貓互娛投資失敗的剛性兌付,僅僅是個案,否則這種趨勢可能將整個PE投資行業(yè)推入剛性兌付的旋渦。此前,王思聰面臨的一系列投資糾紛案例,折射出當前PE投資領域存在的明股實債亂象,需要相關部門加強遏制力度。
意外的“多米諾效應”
“王思聰與普思投資決定對熊貓互娛投資失敗承擔所有損失責任,著實嚇出我們一身冷汗。”上述PE基金合伙人感慨。
按照國際PE投資慣例,只要基金管理人(GP)在項目投資決策、后續(xù)管理過程中,不存在利益輸送、內幕交易或明顯過失,就無需對項目投資失敗承擔賠付責任。
“我們婉拒了LP要求剛兌的訴求,他們對此不大滿意,直言為何王思聰有勇氣對項目投資失敗承擔責任,而你們卻選擇縮頭縮腳?”上述基金合伙人表示無奈,王思聰這么做,是因為他在邀請其他PE基金投資入股熊貓互娛時,簽訂了溢價回購股權的擔保協議。
以鉅派投資旗下一款“鉅大秀贏財股權投資基金產品”為例,其投資熊貓互娛時,鉅派投資與王思聰簽訂了一份回購條款,王思聰方面承諾這筆投資將取得不低于A輪投資人的所有權利,并承諾未來會按年化12%利率溢價回購相應股權。
“當時王思聰還邀請過其他PE基金加入,同樣給予年化10%-12%利率溢價回購企業(yè)股權的擔保兜底承諾。”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我們內部判斷,這是特殊個案。通常,PE機構在邀請其他同行聯合投資項目時,很少提供溢價回購企業(yè)股權的條款。因為尋找聯合投資的目的,就是分散風險。”上述PE基金合伙人分析。但王思聰的做法,讓他們倍感壓力,部分LP對下一輪募資變得猶豫不決。
PE投資明股實債亂象
王思聰與普思投資對熊貓互娛項目失敗進行“剛性兌付”,揭開了PE投資領域一直存在的明股實債亂象。
“通常情況,不應簽訂所謂的溢價回購企業(yè)股權等擔保兜底條款。這讓股權投資行為變得形同虛設,成為實質上的債權投資。”一位PE機構投資總監(jiān)直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類明股實債、明基實貸的做法相當普遍。
其中最常見的做法是,PE基金與企業(yè)大股東會約定企業(yè)上市的最后時限,若企業(yè)無法在約定時間內完成上市,企業(yè)大股東就要按照約定溢價回購PE機構手里的股權,使股權投資變相成為可轉債投資。
相關部門一直在采取多項措施遏制明股實債、明基實貸等投資亂象。比如,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會對涉嫌明股實債、明基實貸操作的私募基金產品不予備案。
“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PE基金之間、PE基金與企業(yè)之間會簽訂類似擔保兜底的抽屜協議。若不是此次熊貓互娛事件,眾多PE基金訴諸法律要求王思聰履行回購股權義務,市場未必得知他們曾簽訂類似兜底協議。”上述PE機構投資總監(jiān)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相關部門正持續(xù)加強監(jiān)管力度遏制明股實債、明基實貸投資亂象,目前這類灰色操作明顯減少。究其原因,這類灰色操作主要存在于違規(guī)PE機構,隨著監(jiān)管部門對違規(guī)PE機構加強監(jiān)管,使操作空間日益收窄,倒逼他們尋求合規(guī)資本運作。
關鍵詞: 王思聰
相關閱讀